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中的感受与地球上一样吗?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中的感受与地球上一样吗?”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倒走横行”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1/6,所以与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

D.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动弹不得”的窘境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3~7题。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氮。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以氧、氮为主的混合气体。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氮。这些氮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肪组织中。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便游离出来。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氮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若氮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09%,则需要吸纯氧3小时。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比如在月球上行走。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地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踊跃蹦跳感到舒适。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下列对“太空行走”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

B.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

C.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

D.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和在重力、大气环境与地球悬殊的其他天体上行走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中国太空授课

2013年6月20日上午,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完美落幕。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空间站内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天宫一号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太空授课2013年6月20日上午,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完美落幕。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空间

小题1:下列关于天宫一号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体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
B.我们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
C.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没有对流现象,蜡烛燃烧速度比地面慢得多
D.透过舷窗看见星光闪烁,太空中的星星格外闪亮
小题2:飞船绕地球运行周期是90分钟,图示时刻地球上180°经线正对近地点,飞船绕地球一周后,地球上正对远地点的经线度数是
A.157.5° WB.157.5° EC.22.5° WD.22.5° E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2013年6月20日上午,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完美落幕。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空间站内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天宫一号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6月20日上午,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完美落幕。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空间站内进行首次

小题1:下列关于天宫一号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体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
B.我们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
C.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没有对流现象,蜡烛燃烧速度比地面慢得多
D.透过舷窗看见星光闪烁,太空中的星星格外闪亮
小题2:飞船绕地球运行周期是90分钟,图示时刻地球上180°经线正对近地点,飞船绕地球一周后,地球上正对远地点的经线度数是
A.157.5° WB.157.5° EC.22.5° WD.22.5° E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失重”这个名词是个熟悉的字眼,但航天员在地球上训练时的“失重”状态是怎么形成的呢?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国际空间站中的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此时宇航员收到的重力怎么样()

A.不受重力

B.受到的重力很小

C.受到的重力和地球上几乎一样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2022年3月23日,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圆满成功。在太空抛物实验中,冰墩墩被航天员抛出后,沿
原有方向匀速前进,此时冰墩墩处于“失重状态”(重力几乎为零),不受阻力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①刻度尺②天平③密度计④弹簧测力计。在这种失重环境中下列测量器材还能使用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2013年6月20日,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她对同学们说:“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从王亚平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A.真理具有主体性

B.实践具有客观历史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搭乘神舟十号飞船的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首次进行了太空授课活动,通过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下列哪些是航天员授课过程中所做的实验?()

A.单摆运动

B.分离水和沙

C.质量测量

D.陀螺运动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中国古代有一个美好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但是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月球其实是个没有液态水和空气的荒凉之地.在月球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员面对面可以不使用无线电直接对话交流

B.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用吸管吸饮料

C.打开瓶盖,瓶里的水可能会直接沸腾起来

D.用天平不能称出物体的质量

点击查看答案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温馨提示
每个试题只能免费做一次,如需多次做题,请购买搜题卡
立即购买
稍后再说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赏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赏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