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1979年,邓小平明确回答什么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的讲话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1979年,邓小平明确回答什么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的讲…”相关的问题

第1题

1979年,邓小平明确回答什么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新中国70年,中美之间两个具有拐点意义的大事是()。

A.1979年年初邓小平访美和中美建交

B.1972年毛泽东在北京接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C.50年代抗美援朝的中美第一次较量

D.1964年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西方核垄断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材料]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举行会谈。在会谈中,大平正芳向邓小平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根

[材料]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举行会谈。在会谈中,大平正芳向邓小平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四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使邓小平陷入了沉思。他根据全党一个较长时期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初步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影响中国今后几十年命运的设想。

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使到本世纪末,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已经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平均收入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平均收入达到1 000美金,我们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就算是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我只能说,中国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小康”社会和1000美元的概念,就是在这次谈话中形成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其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指人民生活安康之意。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之为小康。按《礼记》的描述,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而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近代康有为等人对“大同”和“小康”的含义进行了自己的阐发,在海内外华人中有广泛影响。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邓小平古为今用,给“小康”这一在我国有广泛文化共识的概念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通俗易懂,既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又突破了仅仅从经济上看问题的狭隘观点,把现代化过程看作一个社会全面发展过程,起到了动员亿万人民群众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党的十六大宣布,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第一,小康社会是从温饱到现代化之间长达几十年的发展阶段,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世纪之交刚刚迈过小康社会的门槛,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第二,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而且经济方面也主要是指解决了衣食无忧的问题,侧重在解决生存需要,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温饱有余。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农村还有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城镇有将近2000万人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更多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第三,发展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总体上说,从地区看,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则比重小;从城乡看,城市进入小康的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重小;从收入差距看,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很不平衡,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新中国70年,中美之间出现的两次具有历史意义拐点的大事,其中,史称“中美跨太平洋的握手”的重大事件是()。
新中国70年,中美之间出现的两次具有历史意义拐点的大事,其中,史称“中美跨太平洋的握手”的重大事件是()。

A、1979年邓小平访美和中美建交

B、50年代,中美在朝鲜半岛的第一次较量

C、1964年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西方核垄断

D、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

A.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B.在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D.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南巡讲话的意义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的谈话中讲:“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9年6月9日,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级以上干部时强调说:“我们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不能改。”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公开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两者都是手段。 请问:(1)邓小平所说的计划和市场在经济学上都被称为什么? (2)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过程会对中国行政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称为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恩格斯

材料2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邓小平

材料3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摘自《十六大报告》

材料4

“十三年来,我们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

“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摘自《十六大报告》

请回答以下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四项基本原则是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来的。()

四项基本原则是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来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是在()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2年

点击查看答案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温馨提示
每个试题只能免费做一次,如需多次做题,请购买搜题卡
立即购买
稍后再说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赏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赏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