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申报》连续报道前线战况和中法间的交涉并发表评论,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在社会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反映出当时()

A.中法战争的危害前所未有

B.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共识

C.新的舆论工具为人们所接受

D.时政成为媒介宣传的主流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申报》连续报道前线战况和中法间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时、英国人可以轻易地雇到中国劳工为侵华战争工作;但到1884年中法战争时,香港的苦力却拒绝帮法国的船只装货。下列何者最能解释这种现象?()

A.1860年中国劳工为英军工作,印证“工人无祖国”的说法

B.1884年时,中国劳工生活已大为改善,毋须再替外人卖命

C.西方列强一连串的侵略行径,激发了中国劳工的民族情感

D.中法战争波及香港,影响生计,故当地苦力不愿为敌效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A.1883年

B.1884年

C.1894年

D.1895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是()。

A.1884年

B.1894年

C.1904年

D.1914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中法战争爆发的标志是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达到高潮是在()。

A.鸦片战争爆发后

B.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D.中法战争爆发后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日俄战争

D.甲午战争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似之处是()①清政府立即宣战②战争中奉行妥协退让的政策③战争从中国境外爆发④战败后由李鸿章签订卖国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1947年《东北话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诱因是()。

A.中日两国所派兵力存在巨大悬殊

B.1882年《济物浦条约》中指出,朝鲜如果遇见危险时,日本有权利出兵

C.1884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曾达成默契,若中国出兵朝鲜将通过外交渠道知会日本

D.1894年,日本政府正处于内部矛盾多发时期,无暇顾及朝鲜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B.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点击查看答案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温馨提示
每个试题只能免费做一次,如需多次做题,请购买搜题卡
立即购买
稍后再说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赏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赏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