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宜符合下列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不宜大于()1/550的限值。

A.1/500

B.1/550

C.1/450

D.1/600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规定: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

A.1/250

B.1/300

C.1/450

D.1/500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是计算地基变形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A.包括永久荷载标准值,不计风荷载、地震作用和可变荷载

B.包括永久荷载标准值和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不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C.包括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标准值,不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D.只包括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不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过程验算时,施工活荷载和风荷载选用正确的是()。

A.施工活荷载按0.6~1.2kN/m2选取

B.施工活荷载按1.5~20kN/m2选取

C.风荷载按10年--遇的风荷载标准值

D.风荷载按5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竖向地震荷载计算通常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竖向地震荷载计算通常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是指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是指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当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应考虑100%的恒载和100%的楼面标准活荷载。()

当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应考虑100%的恒载和100%的楼面标准活荷载。()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计算地震作用时重力荷载应采用()

A.恒载标准值

B.活载标准值

C.重力荷载代表值

D.重力荷载设计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计算地震作用和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时,()是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

A.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都是将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分别乘以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B.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小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C.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此时,可以假定结构与构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D.对于有可能导致地震时产生严重破坏的建筑结构等部位,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计算吊车梁的疲劳和挠度时,吊车荷载应按下列哪种说法计算()?

A.作用在跨间的荷载效应最大的2台吊车标准值,不乘动力系数

B.作用在跨间内荷载效应最大的1台吊车标准值,考虑动力系数

C.作用在跨间内荷载效应最大的1台吊车标准值,不乘动力系数

D.计算疲劳时按作用在跨间内荷载效应最大的1台吊车标准值,计算挠度时按作用在跨间内荷载效应最大的2台吊车标准值,均不乘动力系数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物重力荷载代表值为()之和。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对多层框架结构,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时,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各项作用分项系数采用1.0

B.可不计入扭转变形

C.钢筋混凝±构件可采用弹性刚度

D.可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

点击查看答案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温馨提示
每个试题只能免费做一次,如需多次做题,请购买搜题卡
立即购买
稍后再说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赏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赏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