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秋 梦【唐】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深情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

单选题,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提交
你的答案:
错误
正确
答案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秋 梦【唐】杜牧寒空动高吹,…”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太原早秋 1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2 。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1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

D.颈联从前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心老沧州。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山居秋暝》,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如何理解这首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

阅读《山居秋暝》,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如何理解这首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阁 夜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这首诗是大历元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王维《山居秋暝》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阅读王维《山居秋暝》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如何理解这首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题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阅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题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阅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题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阅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题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阅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查看材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这首诗的层次及各层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这首诗的层次及各层的含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①【宋】曾畿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点击查看答案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温馨提示
每个试题只能免费做一次,如需多次做题,请购买搜题卡
立即购买
稍后再说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赏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赏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