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射击。甲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预备

答案
C、犯罪既遂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甲想杀死乙,从远处向乙开枪射击,致乙重伤。甲的行为符合()。

A.普通的犯罪构成

B.修正的犯罪构成

C.减轻的犯罪构成

D.加重的犯罪构成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坏。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正确的是?

A.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甲成立犯罪中止

B.甲入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刑罚处罚,于是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甲成立犯罪中止

C.甲潜入乙家原打算盗窃巨额现金,入室后发现大量珠宝,便放弃盗窃现金的意思,仅窃取了珠宝。对于盗窃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

D.甲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事故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医生证明,早半小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甲的行为仍然成立犯罪中止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坏。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甲误将真枪当假枪向乙开枪,结果打死了乙。由于甲主观上未能认识到自己拿的是真枪,所以,其行为不具有违法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甲欲杀死乙,向乙连砍数刀后见乙倒地没有再动,以为乙已死,遂逃离现场。后乙被人及时抢救未死。甲的行为不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中止

C.实行终了的未遂

D.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甲意图杀害乙。一日晚,甲携带猎枪藏于乙家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乙,遂举枪射击,并击中该目标。次日早晨,甲才知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妻子丙。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

B.因未造成乙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C.应负过失致死的刑事责任

D.应负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分别是2/3和3/4.假设两人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每人各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也没有影响. (1)求甲射击4次,至少有1次未击中目标的概率; (2)求两人各射击4次,甲恰好击中目标2次且乙恰好击中目标3次的概率; (3)假设某人连续2次未击中目标,则中止其射击.问:乙恰好射击5次后,被中止射击的概率是多少?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甲、乙两人射击,甲击中的概率为0.8,乙击中的概率为0.7,两人同时射击,并假定中靶与否是独立的,求甲不中乙中的概率为()(保留2位小数).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甲、乙两人射击,甲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9,乙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85,甲、乙均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765.甲、乙均未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015.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李某因私仇蓄意杀害杨某。一天,李某在杨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李某尚有子弹3颗,却怕罪行败露,遂停止开枪射击。李某的行为是

A.犯罪既遂

B.意外事件

C.犯罪中止

D.犯罪人自以为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犯罪,客观上该犯罪不可能进行到底

点击查看答案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温馨提示
每个试题只能免费做一次,如需多次做题,请购买搜题卡
立即购买
稍后再说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赏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赏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