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1、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3、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求供求均衡点。()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的结果相比较。()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的结果相比较。()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的结果相比较。()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4、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在一个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名义货币供给为1000,政府购买为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6、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假定经济的总需求函数为P=80-

答案
(1)当实际国民收入小于潜在国民收入时,经济处于萧条状态;当实际国民收入高于潜在国民收入时,经济处于高涨状态。萧条和高涨状态可由图12-3解释。 当短期总供给曲线处于AS的位置,总需求曲线处于AD 1 的位置,即总需求不足时,短期均衡国民收入Y 1 小于潜在国民收入Y * ,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当总需求曲线处于AD 2 位置,即总需求旺盛时,短期均衡国民收入Y 2 大于潜在国民收入Y * ,经济处于高涨时期。 (2)对于滞胀现象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是总供给的变动引起的滞胀现象,如图12-4所示。 当总供给受到冲击,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罢工等时,总供给曲线从AS 1 的位置移动到AS 2 的位置,实际国民收入Y 2 小于潜在国民收入Y * ,而且价格水平从P 1 上升到P 2 ,出现了通货膨胀,这就形成了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也就是“滞胀”。 “滞胀”现象还有其他的解释,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是政府过度的使用总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1、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相关的问题

第1题

1、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3、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4、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在一个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名义货币供给为1000,政府购买为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6、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假定经济的总需求函数为P=80-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1、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3、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4、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在一个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名义货币供给为1000,政府购买为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6、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假定经济的总需求函数为P=80-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3、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性质,如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A.总需求曲线受到总供给曲线的影响

B.总需求曲线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C.总需求曲线只能说明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D.物价与其他因素比如财政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都可以通过总需求曲线工具来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1、如果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中,只有总供给曲线含有价格p和产量q之外的一个外生解释变量Z,即q(s)=a+bp+cZ+u。那么可以识别出来的曲线是:

A.总供给曲线

B.总需求曲线

C.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

D.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已知总需求函数yd=1000—20P,总供给函数ys=20P,单位:亿元。试求; (1)供求均衡点; (2)总需求增加10%时的新总需求曲线; (2)如果总需求曲线不变,总供给下降10%,求新的总供给曲线及新的供求均衡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3、萨伊定律表明,在宏观经济中()。

A.总供给总会调整到等于总需求

B.总供给会自动创造总需求

C.总需求会自动创造总供给

D.市场上总供给总是不等于总需求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1、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5、根据收入—支出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6、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常规)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7、简要说明在总供给曲线中价格影响经济总产出的机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3、萨伊定律表明,在宏观经济中

A.总供给总会调整到等于总需求

B.总供给会自动创造总需求

C.总需求会自动创造总供给

D.市场上总供给总是不等于总需求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已知总供给曲线为:Ys=500P,总需求曲线为: Yd=600-50P(单位:亿元)。 (1)求供求平衡点; (2)如果总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平衡点; (3)如果总需求曲线不变,总供给上升10%,求新的供求平衡点。
点击查看答案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温馨提示
每个试题只能免费做一次,如需多次做题,请购买搜题卡
立即购买
稍后再说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赏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赏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