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侵犯财产的犯罪——盗窃罪,《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

者多次盗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

查看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更多“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侵犯财产的犯罪——盗窃罪,《刑法》第2…”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侵犯个人信息和实施通信信息网络诈骗是两大主要新型网络犯法犯罪类型,其中“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和通信群组”以及“利用网络发布与实施诈骗”是上述两大犯罪的两个“终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属于()

A.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运行安全的犯罪

B.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

C.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和管理的犯罪

D.危害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合法权益的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1、郑某冒充银行客服发送短信给张某,称张某手机银行即将失效,需要重新验证。张某信以为真,按短信提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又将收到的编号为135423的“验证码”输入手机页面。后张某发现,其实是将135423元汇入了郑某账户。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郑某将张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转移张某财产的目的,应以盗窃罪论处 B、郑某虚构事实,对张某实施欺骗并导致张某处分财产,应以诈骗罪论处 C、郑某骗取张某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应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 D、郑某利用电信网络,为实施诈骗而发布信息,应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论处
A.郑某的行为实际上属于吸引被害人注意力,趁其不备,利用被害人的疏忽,窃取被害人财物,故其行为构成盗窃罪。###SXB###B.张某在输入所谓的“验证码”时并没有财产处分的意思,故郑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据此,选项B错误。###SXB###C.郑某只非法获取张某一条个人信息,难以认定为情节严重,对此不能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即便肯定其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据从一重罪处断原则,盗窃罪的法定刑更重,对此也应以盗窃罪论处,而不能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C选项错误。###SXB###D.《刑法》第287条之一第1条第3项规定,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利用信息网络发布信息的,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刑法》第287条之一还规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因盗窃罪的法定刑重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法定刑,故对郑某应以盗窃罪论处。D选项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1、郑某冒充银行客服发送短信给张某,称张某手机银行即将失效,需要重新验证。张某信以为真,按短信提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又将收到的编号为135423的“验证码”输入手机页面。后张某发现,其实是将135423元汇入了郑某账户。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郑某将张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转移张某财产的目的,应以盗窃罪论处 B、郑某虚构事实,对张某实施欺骗并导致张某处分财产,应以诈骗罪论处 C、郑某骗取张某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应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 D、郑某利用电信网络,为实施诈骗而发布信息,应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论处
A.郑某的行为实际上属于吸引被害人注意力,趁其不备,利用被害人的疏忽,窃取被害人财物,故其行为构成盗窃罪。#B.张某在输入所谓的“验证码”时并没有财产处分的意思,故郑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据此,选项B错误。#C.郑某只非法获取张某一条个人信息,难以认定为情节严重,对此不能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即便肯定其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据从一重罪处断原则,盗窃罪的法定刑更重,对此也应以盗窃罪论处,而不能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C选项错误。#D.《刑法》第287条之一第1条第3项规定,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利用信息网络发布信息的,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刑法》第287条之一还规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因盗窃罪的法定刑重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法定刑,故对郑某应以盗窃罪论处。D选项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规定,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的行为属于以下哪种犯罪行为()

A.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B.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C.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D.以上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严重”的情形有哪些()。

A.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B.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C.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D.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犯罪的是()。

A.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

B.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

C.非法利用信息网络

D.正常使用个人计算机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利用网络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的,以()罪论处。

A.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B.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C.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

D.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2、郑某冒充银行客服发送短信给张某,称张某手机银行即将失效,需要重新验证。张某信以为真,按短信提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又将收到的编号为135423的“验证码”输入手机页面。后张某发现,其实是将135423元汇入了郑某账户。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郑某将张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转移张某财产的目的,应以盗窃罪论处

B.郑某虚构事实,对张某实施欺骗并导致张某处分财产,应以诈骗罪论处

C.郑某骗取张某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应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

D.郑某利用电信网络,为实施诈骗而发布信息,应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论处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郑某冒充银行客服发送短信,称张某手机银行即将失效,需重新验证。张某信以为真,按短信提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又将收到的编号为135423的“验证码”输入手机页面。后张某发现,其实是将135423元汇入了郑某账户。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郑某将张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转移张某财产的目的,应以盗窃罪论处

B.郑某虚构事实,对张某实施欺骗并导致张某处分财产,应以诈骗罪论处

C.郑某骗取张某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应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

D.郑某利用电信网络,为实施诈骗而发布信息,应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论处

点击查看答案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温馨提示
每个试题只能免费做一次,如需多次做题,请购买搜题卡
立即购买
稍后再说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赏学吧”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赏学吧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赏学吧”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赏学吧
点击打开微信